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蓝光 高清 4K UHD Blu-ray 影音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2855|回复: 16

[外版碟报] 影音超级玩家专访介绍[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廖斐森[台]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應該要對標題這「舉世無雙的影音達人」闡述一下,否則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與爭議。從事Hi-End音響與家庭劇院媒體業十餘年來,採訪報導或登門學習過的視聽玩家不計其數,也經常從國內外的平面雜誌及網站上看到不少影音愛好者的採訪。如果僅以兩聲道Hi-End音響的範疇而言,能與士林曹醫師相提並論的前輩當然有很多,已過世的曹永坤先生是其一,《音響論壇》劉仁陽顧問是其二,此外還有《音響論壇》專欄主筆蔡克信醫師、黑膠唱片玩家李富桂先生與更多先進,他們都各自經營著不同的音響美學;不過,兩聲道Hi-End音響之外,還跨足到高畫質影像領域、實現多聲道音響重播,並且達到「極致」程度的影音玩家,除曹醫師這個地球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人了。不僅「影音雙修」,曹醫師對於影音重播系統開放與執著的態度,更是最終讓影音重播效果能達到極致的源頭。有能力購入高價視聽器材的玩家不少,但能如同曹醫師一般秉持「Hi-End精神」去挖掘視聽系統重播底限者真的不多。



有經驗的音響迷都知道影響最重大的音響「器材」其實是「空間」,曹醫師在視聽空間的處理上當然也費盡了心思,在後文中會有詳細的介紹。
從曹醫師仍在執業到已退休的現在,筆者認識曹醫師已有十餘年了,每次見到曹醫師,他總是詢問我們在影像與音響系統調整上,有沒有遇到比他更好的玩家可去觀摩。但事實上,長久以來曹醫師的音響系統(包括視聽室的空間處理)一直是我們(我與其他許多專業媒體)的參考標準,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前往,曹醫師總能在我們認為應該已是「極限」的高度再往上提昇——無論影像或聲音表現都是如此!這次相隔了非常長 的一段時間再到曹醫師的視聽室,所受到的震撼更大。曹醫師向來不輕易更換器材,近期倒是接連購入了Sony VPL-VW80投影機TAD Reference One喇叭(以下簡稱TAD-R1), 我是在撰寫器評並購入Sony VPL-VW80之後,才得知曹醫師也購入了這部投影機的消息,抱著觀摩學習的想法看著曹醫師所調整的影像,驚訝地發現原來同樣投射在Kikuchi銀幕 (曹醫師是120吋PG,我的是100吋較舊款的SBSR100HDG),VW80竟然可以達到那麼驚人的影像表現,曹醫師的調整功力確實令人讚嘆。聲音部分,早在DVD-Video、DVD-Audio與SACD這些多聲道軟體還未出現的十餘年前,曹醫師就已經用Lexicon CP-3環繞聲處理器、Infinity Modulus喇叭、Westlake BBSM6喇叭與M&K超低音等器材,以多聲道來聆聽音樂了。之後曹醫師的器材經過幾次更迭,目前最新的系統是由Denon多聲道分體式前後級、 Pass X600.5單聲道後級、TAD-R1喇叭、Pioneer EX系列喇叭系統與Velodyne超低音所組成。TAD-R1喇叭從去年八月圓山飯店音響展以來聽過多次,但以多聲道系統成員的角色聆聽可是頭一遭,播放由BS Digital錄下的交響樂現場演奏,雖是AAC的壓縮聲音格式,但音質之優異就連《音響論壇》劉漢盛總編也不敢置信(曹醫師也看電影,但多聲道系統拿來 聽音樂及觀賞音樂節目的時間更多。有關曹醫師視聽系統的影像與聲音表現特色,以及曹醫師相關的設置調整,將在後文中說明)。



一般我們看到吸音棉都出現在牆壁上,各位曾經看過在器材的背板上放吸音棉的嗎?那麼細微的處理會有影響嗎?以在曹醫師視聽室裡所體會到的經驗,我的答案是:如果沒有,那就表示空間處理與器材調整還不夠完整全面。
前面提到,曹醫師「開放」與「執著」的「Hi-End精神」是最值得學習的。那麼,究竟什麼是「開放」?什麼又是「執著」?「開放」指的是曹醫師有著極高的求知慾與研究精神,更重要的是不會有任何先入為主的偏執觀念,這使得曹醫師有如海洋能納百川一般,從各方獲取最新的資訊並彙集凝聚成浩瀚充沛的內在。舉例來說,絕大多數兩聲道Hi-End音響玩家都難免看輕家庭劇院系統,但曹醫師很早就認定多聲道重播是比兩聲道能更容易「如臨現場」的捷徑。早在DVD還沒問世之前,曹醫師就以Barco頂級1209S三槍投影機觀賞MUSE Hi-Vision節目。現在台灣到處能看到的BS Digital高畫質電視節目,是在2000年12月1日上午11時開播的,但當天下午三點之前就已呈現在曹醫師120吋銀幕上了。坐擁歐美Hi-End銘機的玩家多半對日系製品嗤之以鼻,但曹醫師早在近十年前就購入了Denon AVC-A1SE環繞擴大機擔任多聲道系統核心,稍後也在確認畫質達到要求後,以JVC HD-11K D-ILA投影機取代了Barco 1209s。至於在影音訊源器材方面,日系的器材當然就更多了,Pioneer、Sony、Panasonic和Sharp等都曾經或正是曹醫師系統的一 員。倘若不是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外接式硬碟、BD燒錄片(儲存錄製的BS Digital高畫質節目)這些東西,會出現在與曹醫師同一輩發燒友的器材架上。

有著如此接納新事物的開放胸襟已經很不容易,更難得的是為追求極致而「執著」的態度。曹醫師常自謙自己是在「涉世未深」的狀況下,就一頭栽進了Hi- End影音的世界,因此時時都在學習與嘗試。這當然是曹醫師的過謙之詞,事實是曹醫師經常跑在潮流的最前端,前面提到的MUSE、BS Digital與多聲道音樂重播都是實例,包括曹醫師剛剛納入系統的TAD Reference One、目前暫居二線的Genesis One與更早之前的Infinity IRS V喇叭,曹醫師都是台灣甚至全亞洲第一位購買的用家,既然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也就只能自己去深入摸索研究了。無論影像、兩聲道、多聲道音樂或電 影多聲道音效,曹醫師都以最執著的態度去挖掘重播的極限,以曹醫師的財力若系統有不理想之處儘管可以換機,但曹醫師總是在空間處理與器材調整上著力(甚至還請高手改機,這在Hi-End玩家圈裡也很少見),總要等到確認現有器材的實力已經發揮到極限,而且新器材的性能確實更好才會動換機的念頭。


曹醫師有不少特別的調音密技與理性的堅持。看看上左圖,為什麼會有一堆砂紙夾雜在線材之間?有什麼作用?看看右上圖,喇叭架上的喇叭為何要把後頭墊高到這麼誇張的角度?難道不擔心一不小心會弄倒嗎?這些曹醫師的密技,在後文中都會有解答。

底下,我們將從視聽室空間格局、聆聽空間聲學處理、器材反射面吸音、曹醫師新入手的器材、超精確的多聲道系統調整、器材與線材的抑震處理、曹醫師的獨門密技大公開等角度來報導,雖然曹醫師不方便「現身說法」,但透過觀察這些曹醫師所留下的痕跡,我們仍可學習到不少讓自身視聽系統再提昇的方法。

曹醫師主系統目前所使用的主要器材

兩聲道Hi-End音響部分:
  • 訊源:MBL 1621轉盤與1611數位類比轉換器
  • 前級:MBL 6010
  • 後級:MBL 9010兩部(各自橋接成單聲道)
  • 喇叭:Genesis One四件式
多聲道家庭劇院部分:
  • BS Tuner/BD錄放影機:Sony BDZ-X90、Panasonic DMR-BW500
  • BD播放機:Denon DVD-2500 BTCI
  • 環繞前級擴大機:Denon AVP-A1HD
  • 多聲道後級:Denon POA-A1HD
  • 喇叭:TAD Reference One、Pioneer Excellence系列
  • 超低音:Velodyne DD18、DD15
  • 投影機:JVC RS-1、Sony VPL-VW80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醫師的視聽室空間格局
     從前一頁的刊頭照片,各位應該已經察覺曹醫師的視聽室空間不小;不過,那還只是在主要視聽位置拍攝的,眼睛所看到的其實只有整個視聽空間一半左右的範圍而已。實際上,曹醫師的視聽室寬度超過五公尺,長度則有十幾公尺,總面積有二十多坪,主要聆聽區域就有近二十坪,後段另一個副視聽室也有五、六坪左右。相信看到這麼大的聆聽空間尺寸,又是在台北市,各位一定非常羨慕。但不只這樣,曹醫師這裡另一個優點是位於地下室,一樓是客餐廳的空間,家人的起居室都在二樓以上,因此不僅環境噪音極低、音響開到極大音壓也不會吵到家人與鄰居,再者地下室是完全遮光的,這對於曹醫師這樣聽音樂也觀賞高畫質影像的影音玩家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好處。

當然,要認識曹醫師視聽室的空間狀況,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用實景照片解說來得清楚明白。以下,就用圖說的方式,帶領各位來「參觀」曹醫師的視聽室。


曹醫師的視聽室位於地下室,當然要走樓梯下來。左圖就是打開視聽室的門,站在台階上往前俯望的景象。這是在主要視聽位置沙發的後方,曹醫師除了喇叭、超低音與後級之外的器材,就都放在主視聽座位前方訂製的木製音響架上。右圖是在主視聽位置沙發的左後方拍攝的。

往下走到左聲道喇叭的前面向視聽室右後方望去,可以看到主視聽區域的地面要高出大約十三、四公分。照片中央是從一樓下到地下室的階梯底部,可以看到貼近牆 面處有一部尺寸不小的液晶電視,但那不是用來觀賞影片的,而是曹醫師純聆聽音樂時,用來查看檔案資訊或器材操作選單用的。在液晶電視的旁邊,可以看到一支 Pioneer S-2EX書架式喇叭,那是曹醫師9.2聲道音響系統裡的右側環繞聲道。接著讓我們位置換到中央聲道之前往視聽室後方看(右圖),可以看到曹醫師主要視聽區域的環境並不方正。以坐在主視聽區域沙發上來說,右側有一大塊空間被樓梯所佔據,相對來說左側的區域卻更寬。這對多聲道喇叭的設置與調整自然是不利的條件,但曹醫師還是一一克服了。

在主視聽位置前方的兩側比對一下,就可以看出這塊區域左右的空間確實很不對稱。從右圖可以看到主要視聽區域的後方還有一塊高起的空間,那就是曹醫師的副視 聽空間,那裡有一部大尺寸的薄型電視,以及另一套多聲道音響系統。主副兩個視聽區域之間曹醫師並沒有砌牆隔開,除了方便出入、在副視聽室也能一邊觀看大銀幕的畫面外,也是基於聲音的考量(後文詳述)。對了,為何這裡還另外擺了一座黑色沙發呢?照理說它緊貼著後環繞喇叭,並不是理想的聆聽位置。原來曹醫師這 裡經常有賓客來訪,而且往往一來就是一群人,主聆聽位置沙發經常不夠坐,因此得另外設一套沙發。

左圖是站在地下室入口的階梯上,往主要視聽區域的左側方俯瞰,這個牆面下方是儲藏櫃,上方則做成CD架。兩個座椅之間的櫃子上可以看到左側環繞聲道 Pioneer S-EX2書架式喇叭,照片左側的Pioneer S-EX1落地式喇叭只露出上半截,它是9.2聲道系統裡的左環繞喇叭。照片右側可以看到門框,裡頭是個長形的儲藏空間,面積其實也不小,曹醫師許多暫時 用不到的墊材、線材甚至是器材,還有一些比較不常聆聽或觀賞的軟體,都擺在裡面(以前有別的媒體報導拍攝過,請見這裡)。至於右圖又是站在主視聽沙發左側拍攝的照片,這是Kikuchi 120吋銀幕放下來時的模樣,請注意中央聲道的高度就緊貼在銀幕的下緣。當然,實際觀賞影像時,所有的燈光都是關掉的。


[ 本帖最后由 009 于 2009-6-8 11: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聆聽空間的聲學處理

     前一篇已帶領各位瀏覽過曹醫師視聽室的概況,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曹醫師在現有空間條件下,如何去妥善施行聆聽空間的聲學處理。畢竟,沒有一個視聽空間是天生就完美的,曹醫師面積廣闊的視聽室絕對讓空間窄小的音響迷感到羨慕,但大空間也有大空間的問題。相對於一般居家空間尺寸的駐波多落在50Hz至100Hz的低頻及中低頻段,讓低頻的清晰度與衝擊力受到不利的影響,曹醫師這裡由於寬度超過五公尺、長度更超過十公尺,實際量測僅在20至40Hz的極低頻段有輕微的駐波。因此,曹醫師並不需要費心設置低頻陷阱來吸收過量的低頻,但必須面對的則是如何獲得充沛真實的能量,以及如此龐大空間過長的殘響如何精確控制。關於前者,曹醫師建構了「大喇叭」、「大功率」的音響系統對應。至於後者,在這個已整治經營二十年的視聽空間裡,處處都可見到曹醫師所耗費的心血。


如前所述,曹醫師主要聆聽區域附近左右並不對稱,但在聆聽位置之前的區域是方正的空間。先來看看曹醫師這塊區域的左右側牆,如上面兩張照片所顯示的,曹醫師把左右側牆劃分為兩種不同表面材質的長條,並且交錯配置,乍看之下似乎是左右對稱的處理,但真的如此嗎?事實上可是大有玄機。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左右側牆相對的位置剛好是相反的(左側牆是A處理的,右側牆相對位置則是B處理,反之亦然),為何要這麼做?左右完全對稱處理在視覺上看起來平衡,但如此一來左右側牆與左右喇叭的相對關係一致,反倒會有某些頻段特別強化或衰減的疑慮。於是曹醫師讓左右側牆的交錯長條看起來協調,但使用一些小面積的吸音材料貼覆微調(左右側牆差異其實很大哦,請仔細比對一下)。

再來看看天花板的部分。前面提到曹醫師主要視聽區域的地板高度較高,其實上方的高度落差更多,橫樑高度約有四十公分左右。要知道這根橫樑可是正對著喇叭的,曹醫師當然不可能「放任」讓喇叭發出的聲波打在這根橫樑上,於是將橫樑面對喇叭的這一面處理成斜面,上頭還錯落地貼著大大小小的吸音棉。仔細一看,左右還是不對稱的?沒錯,這些都是曹醫師一一嘗試調整得來的,左右當然不對稱囉。
轉個方向朝喇叭的方向看(右圖),為了避免喇叭發出的強大能量引發共振,天花板內部的支架曹醫師要求木工師傅以一般標準兩倍的密度施作,空腔部分填入吸音棉,表面再貼上小塊的礦纖板,並在表面漆上不反光的深色漆,以免除用投影機看高畫質影像時天花板反光影響畫質(這部份我自己的視聽室,也在銀幕附近的天花板與牆面作了同樣的處理,對畫質確實大有幫助)。天花板上同樣交錯地貼覆了不同尺寸的吸音或反射材料,這些同樣是曹醫師慢慢實驗手作,左右當然也是不完全對稱的。

讓我們再前進幾步,仔細看看曹醫師視聽室靠近喇叭背牆的附近區域,這個部分又有一根橫樑,曹醫師在朝向喇叭背面的這一面(也就是視聽座位看得到的這面)鋪設了由中央至兩側高度遞減的實木木條,而且木條的厚度還是由中央至兩側遞減的弧形(請仔細觀察左圖的左上角),基本上橫樑表面的厚木條就是一大塊弧形的擴散板。這塊區域的牆面部分,曹醫師的處理是吸音與擴散兼有,後牆中段及下方的牆面以大片的吸音板遮蓋,上方及表面還有不同的吸音材料作重點吸音。牆角部分,曹醫師用不同大小的抱枕來吸音。至於喇叭背牆中央的大型原木木雕,自然負有打散聲波的重要功用,但曹醫師在上頭的一些區域貼了吸音棉吸音。還是同樣一句話,吸音棉擺放的位置和面積大小,都是曹醫師慢慢嘗試調整得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器材反射面吸音處理

嗯,曹醫師對視聽室的空間處理,難道就僅止於主要聆聽位置之前嗎?當然不是,但由於聆聽位置之前對聲音的影響較大,「火力」集中於此是肯定的。曹醫師主要聆聽區域的左側與後方主要是以軟體櫃作聲波的擴散,天花板鋪覆的礦纖板則在「重點部位」加了硬質的反射板增加聲波反射,這些就請各位仔細觀察一下實景照片囉。接著,我們再來看看,曹醫師如何進一步處理「火線區域」的重點吸音。

左邊這張照片是站在中央聲道喇叭前面向著視聽位置拍攝的(照片右側裁去了一些),右邊則是更靠近音響架所拍攝的照片。各位有沒有發現什麼特別之處?沒錯, 在器材背面或側面,面對著喇叭的方向,只要是較大面積的反射面,在不影響接線及散熱的前提下,曹醫師都擺了一大塊吸音棉吸音。理論上,喇叭發出或經過牆面、天花板、地板反射的聲波,打在這些反射面上都會反射,便會和入射的聲波產生干涉現象,當然會對聲音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能夠適度吸收,確實對整體聲音表現的提昇應該有所幫助。不過,必須提醒各位,聆聽空間的處理影響還是比較大,假使沒先處理妥當就先進行器材反射面的吸音處理,那不但是捨本逐末,而且效果也將相當有限。

進行聲學處理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還是最重要的。以頂板有散熱孔的器材(尤其是發熱量大的後級)而言,雖說明知在上頭放吸音材料對聲音的清晰度應該有幫助,但還是應該避免。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醫師的新歡——TAD-R1喇叭與Sony VPL-VW80投影機

     前面提到,曹醫師總是在確認已經將現有器材的實力「壓榨」到極限、沒有進步空間之後,才會考慮更換新器材。事實上,曹醫師真的已經很久沒有更換器材了,尤其是在兩聲道 Hi-End音響系統部分,以MBL數位訊源(1621 CD轉盤與1611數位類比轉換器)、MBL 6010前級、兩部MBL 9010後級和Genesis One四件式喇叭所組成的系統,已經有十餘年沒有更動。難道這十餘年間新推出的器材曹醫師都沒有聽過、也沒有興趣?答案是否定的,曹醫師不僅年年的Hi-End音響展都會到場參觀,許多代理商也都會主動將旗下代理品牌的新器材提供曹醫師試用,但曹醫師在自家視聽室實測之後,始終沒有殺手級、能讓曹醫師動心的器材出現——直到遇見了TAD Reference One旗艦喇叭(以下簡稱TAD-R1)。



看著TAD-R1與後頭Genesis One「數以十計」的眾多中高音單體相比較,實在很難相信TAD-R1的聲勢與能量感可以和Genesis One一較長短(別忘了Genesis One每邊還有一支附有2000瓦後級推動六支12吋低音單體的低音柱)。但曹醫師說TAD-R1是他這麼多年來所試過唯一能量感可媲美四件式設計的兩件式喇叭。
去年第四季,當我得知曹醫師有在考慮購入TAD-R1的時候,確實感到有些訝異。沒錯,以當時幾次聆聽這對喇叭的經驗,絕對可以肯定TAD-R1是一對性能優異、能以絕佳音響性高度傳達音樂之美好的喇叭。但認識曹醫師已有十餘年,深知曹醫師對音響重播的標準有多麼嚴苛,而且曹醫師不僅是四件式大喇叭的用家,而且使用經歷已有二十多年(曹醫師在Genesis One之前,是使用體積與設計相當的Infinity IRS-V,再之前則是略小一點的IRS Beta)!我雖然很懷疑TAD-R1的能量與氣勢可與巨人般的Genesis One相匹敵,但我更相信除非TAD-R1能完全勝過Genesis One,否則曹醫師是絕對不會將其迎娶進門的。有關於TAD-R1的設計特徵,我在先前這篇「重現精準美聲的極致技藝 – 打破專業錄音室與居家聆聽藩籬的TAD Reference One喇叭」裡面有超過七千字篇幅的詳細描述,請有興趣的讀者直接點閱,在此便不再重複贅述。

TAD-R1要用什麼後級推動?曹醫師在多方嘗試搭配(當然也包括現役的MBL 9010)之後,最後選定了原廠於展覽會場也常用的Pass X-600.5單聲道後級,連中央聲道喇叭與TAD系出同門的Pioneer S-7EX也用了一部Pass X-600.5推動,其他六聲道Pioneer Excellence系列的側環繞與後環繞喇叭則用一部Denon POA-A1HD旗艦多聲道後級推動,環繞前級擴大機當然是同一套的Denon AVP-A1HD。那麼,TAD-R1在曹醫師視聽室的聲音表現如何?由於我到訪時曹醫師已經將Genesis One的中高音屏風後移、把最佳擺位讓給TAD-R1,曹醫師又還沒找到具備平衡Theater Bypass功能的適合前級,來與Denon AVP-A1HD共用Pass X-600.5後級,因此全程我是以TAD R-1為多聲道系統一部份的方式聆聽,而無法直接與MBL數位訊源、前級接續的兩聲道方式直接比較(一方面不敢勞動曹醫師更換接線,另一方面就算換了,後級也不一樣)。





    曹醫師這裡的多聲道音響喇叭系統曾經有過多種組合,包括Infinity Modulus、M&K S-150、Pioneer Excellence系列,也用過Genesis One搭配加了Genesis超高音當中央聲道的Westlake BBSM6喇叭。這次以TAD-R1為首的多聲道音響系統,無可置疑讓曹醫師的多聲道音響重播又達到了新的高峰。要知道,相對於絕大多數家庭劇院的多聲道系統多拿來看電影,曹醫師的多聲道音響系統拿來聽音樂的比例其實要高得多(甚至還多過兩聲道純音樂聆聽),因此兩聲道Hi-End音響所講究的音質、音色、動態、形體感與前方音場等要素,只是曹醫師多聲道音響系統所要達成的「基礎」而已。曹醫師要挑戰的,是多聲道更為複雜的音色一致性、音樂演奏空間(像是音樂廳)的氛圍與包圍感,這當然要透過極為精確細膩的調整方能達成。
  或許你要問,曹醫師當天播放的是哪些多聲道軟體?是以高音質為號召的DVD-Audio、SACD或是儲存在BD碟片上的多聲道音樂?都不是,而是曹醫師 在BS Digital錄下以AAC編碼的現場音樂節目(曹醫師樓頂的衛星碟盤直徑達2.4公尺,BS Digital調諧器有四部)。但無論是樂器人聲的質感、形體的厚度、音樂的動態,都達到極高、極逼近真實的水準,尤其是各聲道的銜接毫無破綻,使得遠近的音場與現場的氛圍極為寫實細膩。老實說,如果不是坐到場中最佳的位置,在現場所聆聽到的音響效果恐怕無法與曹醫師這裡相比。很難想像,如果日後曹醫師把多聲道系統裡其他喇叭,升級為TAD CR-1書架式喇叭與即將推出的中央聲道,又能讓整體聲音表現提昇到何等境界。




音響架上頭擺的是曹醫師另一部新歡Sony VPL-VW80投影機,其下方則是前一部所使用的JVC RS-1。
     曹醫師同時也是超資深的高畫質影像玩家,一路從八吋管的 Barco 800、808、1208S到頂級九吋管的1209S三槍投影機用下來。絕大多數人都是從BS Digital之後才知道什麼是高畫質影像,但曹醫師不僅是2000年12月1日開播當天當天下午三點之前就在家裡以120吋銀幕觀賞到BS Digital的台灣第一位玩家,在此之前曹醫師更已觀賞MUSE Hi-Vision節目多年。曹醫師剛購入的Sony VPL-VW80(詳細器材評鑑請參考這裡) 並非他所使用的第一部單槍投影機,前幾年在三槍投影機性能逐漸被優質的單槍投影機超越之後,曹醫師就購入了JVC HD-11K,隔年又換了同廠的RS-1。JVC這兩部D-ILA投影機在曹醫師那裡的表現我都沒看過,但Sony VPL-VW80的影像表現卻令我感到震撼(或許該說感到汗顏,因為我比曹醫師還早購入,但竟然不知道它的影像實力有這麼高)。其實,曹醫師一直都是「不役於物」的影音玩家,聲音方面如此、影像方面也是一樣,曹醫師都是以他心中的絕對標準來調校影音系統;因此,Sony VPL-VW80在曹醫師的手上會調出他一貫的影像風格,也不讓人感到意外(假使不行,曹醫師也不會購入了,事實上Sony前一代與當前的旗艦VPL- VW100與VW200曹醫師都在家裡試過)。

     曹醫師的影像風格是怎樣的?跟音響重播一樣,既追求極度的真實,還要有脫俗的美感。十餘年前我擔任《PRIME AV新視聽》雜志主編時,康年兄描述曹醫師這裡播放日本著名攝影師前田真三於美瑛町所拍攝的《四季之丘》是「會動的風景畫」,就是非常貼切又傳神的形容。相較於一般顯示器材 (包括液晶電視、電漿電視或投影機)原廠所預設的影像設定,曹醫師的影像風格明顯更為強烈。如果以各種不同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來類比,或許各位更能瞭解,這麼說好了,曹醫師的影像風格就有如Leica相對於一般平價相機的對比,色彩濃郁厚重卻同時擁有豐富的階調、線條銳利細節鮮明又有力度,以高級的水晶或琉璃製品而言,曹醫師的影像在呈現超級晶瑩透明感的同時,又能刻畫出物件應有的厚重感。這聽起來很矛盾,但正有如曹醫師的音響系統能將低頻與極低頻的量感、 速度及衝擊力同時傳達一般,曹醫師的影像調整也有這種將水火融於一體的本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醫師的音響表現非到現場無法聆聽感受,那麼影像總可以拍得下來吧?原本我也這麼想,但一來要拍攝畫面就得「指揮」曹醫師播放操作,將會耗費曹醫師不少時 間,二來考量到曹醫師那裡影像最大的魅力是「動態」的,靜止的照片感受差異還是很大,更何況用相機拍攝透過鏡頭還是難免有失真的存在。因此,我用自己的 Sony VPL-VW80拍攝了一些畫面,放在底下讓各位體會一下曹醫師的影像風格傾向。左側的是VW80原廠預設數值的畫面,右側則是我模仿曹醫師風格所調整的影像畫面(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和曹醫師實際的影像還是有一大段差距,只能顯示曹醫師影像風格的傾向)。對了,曹醫師的影像風格要怎麼「趨近」呢?細膩的調 整當然還有很多(而且和投影機性能與搭配的銀幕都有關),但「高色溫」設定以及將「對比」與「色濃度」由最大值一路往下降到接近崩潰的邊緣,可能是最簡明的方向。
  

超精確的多聲道系統調整

接著這篇要說明的是曹醫師多聲道系統的調整。唔,現在的環繞擴大機不都有自動調整功能了嗎?不是只要在視聽位置架上麥克風,然後讓環繞擴大機自動設定就可以了?嗯,沒錯,對於一般大眾或要求不高的用家來說,確實這樣就夠好了,環繞擴大機會自動搞定。但是對於曹醫師如此追求極致的影音玩家來說,環繞擴大機內建的自動調整絕對是不夠的,一方面有些精確的調整環繞擴大機不見得能作到,另一方面環繞擴大機內建的量測線路是「附贈」的,其量測的精準度對要求高的玩家而言根本不夠。因此,曹醫師必須以更嚴格的規範來架構自己的多聲道系統,無論是喇叭的高度、角度、距離設定與音色等化都要求絕對精準。

一般環繞擴大機對多聲道的調整設定就只有喇叭距離、各聲道音壓與音色等化等幾項,目前調整最細膩的當屬Pioneer現今的旗艦環繞擴大機SC-LX90(詳細評鑑請見這篇「現階段多聲道影音性能的極致 - Pioneer SC-LX90環繞擴大機」),它還導入了「全頻段相位控制技術」(Full Band Phase Control)與「先進多聲道自動音場補正系統」(Advanced MCACC, Advanced Multi-Channnel Acoustic Calibration system)兩大絕招。先講Advanced MCACC,它的處理主要包括:「殘響測定與修正」、「空間等化量測、運算與調教」以及「低頻駐波抑制」,透過這些校正項目,讓空間因素的影響降至最低,這些部分曹醫師基本上已經在空間聲學處理搞定了。至於「全頻段相位控制」呢?它藉著分析各喇叭於各頻段的相位特性,進而使用濾波器以計算出之反向波形來調整各頻率的相位,使得多聲道系統「每一支喇叭」的「全頻段聲音」都能「同時」到達聆聽者耳朵,以得到最精確的原音重現。這部份曹醫師就以超精確的喇叭距離、角度設定,再加上各聲道喇叭音色的精準等化,來「手動調整」達成。

或許您會問:「怎麼這麼巧?曹醫師的調整方向就與Pioneer的內建功能方向一致?那麼,曹醫師怎麼不乾脆買一部SC-LX90就可以了?」唔,其實不該講曹醫師的調整方向和Pioneer一致,而是從多聲道系統的架構切入的話,這些要素本來就是好聲的根本,當然也就是完善調整所該走的方向。那麼,為何曹醫師不直接買一部Pioneer SC-LX90?曹醫師較偏好Denon更厚實一些的音色是主要的原因,何況就算購入Pioneer SC-LX90曹醫師也不會僅使用其內部設定,意義並不大。底下幾張照片重點在於曹醫師對環繞喇叭的設置方法,在這之前要先跟各位說明曹醫師是如何精確調整喇叭距離與音色等化的。關於前者,曹醫師的利器是一支德國Bosch雷射測距儀,超過萬元的售價十分昂貴,但精確度可達mm級數。後者呢?曹醫師透過《高傳真視聽》雜誌主筆簡至寬兄,由他向喇叭廠商商借了一部價值近百萬的頻率分析儀,在簡兄的協助下依據Denon AVP-A1HD環繞處理前級的九個頻段精確量測並對各喇叭作音色等化。有了如此精密儀器的輔助,方能精確地讓每聲道喇叭的音色接近一致。


左圖中央是Pioneer S-7EX中央聲道喇叭,分列左右的則是Velodyne DD18與DD15主動式超低音。唔,難道TAD-R1的極低頻段量感不足嗎?還要加上超低音?在一般聆聽空間當然是足夠的,但曹醫師的視聽室面積實在太大了,連先前使用Genesis One都還要加上超低音呢,為了極致的音響與音樂重播性能,TAD-R1當然也需要加超低音囉。比較特別的是為何要加18吋和15吋的超低音各一支,而非同樣尺寸者?其實,Velodyne這兩支超低音是曹醫師先後購入 的,兩支不同的超低音調整難度自然比同一款式的要高,但對曹醫師而言並不成問題。對了,Pioneer S-7EX有原廠搭配的架子,但直接放在地上不僅高度太低了、投射角度也不對,曹醫師在喇叭架底下再加了厚重實木板墊高,讓喇叭貼齊銀幕下緣也讓其CST 同軸中高音單體垂直射向主要聆聽位置耳朵高度。
右圖是在主要視聽座位沙發前正對著視聽室後方拍攝,在這裡可以看到擔任後環繞的兩支Pioneer S-2EX書架式喇叭,以及擔任右環繞喇叭的S-1EX落地式喇叭。那麼,作為左環繞喇叭的另一支S-1EX呢?在相機鏡頭外面右側視聽室的角落。由於視 聽室後方是不對稱的結構,曹醫師將兩支Pioneer S-1EX以盡量拉開的方式配置。仔細瞧瞧,這三支喇叭好像跟我們一般看到的樣子不太一樣?到底哪裡不對,讓我們再走近一點看個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為我把照片放歪了,曹醫師的兩支S-2EX後環繞喇叭真的是前低後高、調到看起來幾乎要倒下來的角度(實際上還是很穩啦,只是看起來很「驚險」)。 其實,Pioneer Excellence系列喇叭除了採用源自TAD的CST同軸中高音單體外,低音單體也都安排在圓弧狀的前障板上,只要將CST同軸中高音的軸線對準聆聽 座位耳朵的位置,低音單體自然也會朝向該點趨近(是否能匯聚到同一點,要視喇叭距離聆聽位置遠近而定)。以曹醫師擺放環繞喇叭的位置而言,如果不作前低後 高的前傾角調整,環繞喇叭發聲軸線對準的將會是主要聆聽位置的頭頂上方,而非對準耳朵處,這就是曹醫師要作如此調整的原因(當然其他四支環繞喇叭也作了同樣的設置)。事實上,曹醫師此一處理的效果及目的,基本上和Pioneer環繞擴大機的「全頻段相位控制」概念一致(請參閱這裡),只不過Pioneer使用電子電路處理,而曹醫師是以物理的手法達成(讓中高音與低音至耳朵的距離趨於一致),這也是絕大多數家庭劇院多聲道系統都能參考仿效的作法。
器材與線材的抑震處理

有關器材與線材的抑震處理,現在已是視聽音響迷普遍的共識。二十多年來,市面上叫得出名號的抑震墊材、角錐曹醫師幾乎都試用過,現在還有很多曹醫師沒用到的都擺在視聽室旁的「寶庫」裡。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抑震墊材並非絕對「百搭」,隨著系統與搭配的變化,有時原用的墊材並不見得能百分百沿用,這就得靠用家多方嘗試了。在不更換器材的情況下,這也是微調改變系統影音表現的良方。在曹醫師這裡當然也很注重器材與線材的抑震處理,而且作得比絕大多數玩家還徹底,包括電源排插與電源線插入器材處的抑震,都是曹醫師所注重的更細微之處。另一方面,此次我還特別留意到曹醫師的抑震處理,有不少部分都是「複合式」的處理,也就是一件器材或線材底下的抑震材料不會只有一種,個人推測是為了排除單一材料於特定頻率無可避免的共振現象。這次採訪回來之後,我也在自己的系統下測試,發現兩層、甚至三層的抑震材料架構,對於影音表現確實有相當程度的增進,或許各位也可以嘗試看看。


一上一下分別是Sony VPL-VW80與JVC RS-1投影機,兩部器材的墊材處理在曹醫師這裡算是比較簡單的,底下各鋪了一大塊厚度約0.5公分的羊毛氈,這也是近來曹醫師使用得比較多的墊材,現階段不少器材底下都看得到。值得注意的是曹醫師對電源線及影像訊號線的抑震處理,在兩部投影機的電源插頭底下都有雙層以上的抑震墊材將電源線穩穩撐住(請注 意右圖Sony VPL-VW80電源線插頭底下的墊材有五層之多),影像訊號線也同樣採用木塊或泡棉抑震。另一方面,電源線與影像訊號線上頭,也都用了鐵粉心濾波環套住,這部份我有相同的使用經驗,確實對畫面純淨度與畫質提昇有所幫助。

器材抑震墊材的使用要多方嘗試,左圖下方與上方分別為曹醫師的主要影音訊源Sony BDZ-X90與MBL 1621 CD轉盤,兩者所使用的墊材就大不相同,而且MBL的墊材是直接墊在腳座底下的羊毛氈,Sony則是墊在機箱底部。再來看看右圖,這是Genesis One四件式喇叭所附推動兩支巨大低音柱的擴大機,腳座底下的墊材曹醫師也用了兩種疊置,機箱頂蓋曹醫師用了前方金色的金屬圓餅與後方兩條鉛塊壓鎮,以抑制大面積頂板的振動,請注意無論金屬圓餅或鉛塊,曹醫師都不是直接與後級頂板接觸的,中間還有一層軟質的吸震材料。

轉到前面的角度看Genesis One超低音柱的後級擴大機(左圖),可以發現曹醫師在前面腳座使用的墊材與後方並不相同。同樣是超重量級的擴大機,左側Denon POA-A1HD多聲道後級用的又是另一種墊材。再來看看右圖,線材的交會以盡量垂直為原則(特別是電源線與訊號線、喇叭線,但如果真的無可避免也沒辦法 了),所有的線材都要盡量避免與地面直接接觸,這是為了排除地板振動對線材造成清晰度的影響。在線材所使用的墊材方面,曹醫師同樣採用「複合式剛柔並濟」 的原則,以右圖所看到的這段線材為例,就分別用了木片與泡棉。再來是電源排插的部分,曹醫師所用的看起來是Hubbell的醫療級製品,特別的是曹醫師還 為每個排插訂作了原木的底座,當然其下方也不會直接觸地,又加了一層墊材。此外,在這個空著沒用到的插座上頭,曹醫師還壓了兩小段鉛塊來抑震,其作用似乎 和日本Acoustic Revive的CS-2F電源安定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醫師的獨門密技大公開

       前面幾篇其實已經揭露不少曹醫師對視聽空間與器材的處理調整密技了,但接下來還要以幾個曹醫師真正的獨門密技來作為結束。


來,還是先看看上面兩張照片吧。有沒有看到什麼 「不該出現」的東西?咦,為什麼這部MBL 9010後級前面的這堆線材裡會有好多砂紙?看起來並不像是不小心掉在上面,而是刻意拿來包覆或隔開各線材的,這難道有什麼作用嗎?原來這起源於約十年 前,當時尚健在的曹永坤前輩帶了Pioneer日本總公司前Video研究部門主管菅野公彥先生拜訪曹醫師,菅野先生在對曹醫師系統的影像表現大感讚嘆 之餘,還提供了曹醫師一個能增進畫質的秘方——拿砂紙貼在諸如DVD放影機、倍頻器與投影機等影像器材的機箱內部,利用砂紙上的碳來吸收高頻電磁波。曹醫師嘗試了一下,果然畫面的細節表現和立體感更上層樓。現在曹醫師顯然將這秘方更加拓展使用範圍,這個區塊是曹醫師總電源線和環繞喇叭線無可避免會接近交疊 之處,透過使用砂紙來隔離,能有效提昇整體的音響表現。前面提到的日本Acoustic Revive,他家的電源排插同樣不設濾波器,而是在基座內部鋪覆天然礦石來吸收電磁波,看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 本帖最后由 009 于 2009-6-8 11: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幾篇其實已經揭露不少曹醫師對視聽空間與器材的處理調整密技了,但接下來還要以幾個曹醫師真正的獨門密技來作為結束。
來,還是先看看上面兩張照片吧。有沒有看到什麼 「不該出現」的東西?咦,為什麼這部MBL 9010後級前面的這堆線材裡會有好多砂紙?看起來並不像是不小心掉在上面,而是刻意拿來包覆或隔開各線材的,這難道有什麼作用嗎?原來這起源於約十年 前,當時尚健在的曹永坤前輩帶了Pioneer日本總公司前Video研究部門主管菅野公彥先生拜訪曹醫師,菅野先生在對曹醫師系統的影像表現大感讚嘆 之餘,還提供了曹醫師一個能增進畫質的秘方——拿砂紙貼在諸如DVD放影機、倍頻器與投影機等影像器材的機箱內部,利用砂紙上的碳來吸收高頻電磁波。曹醫師嘗試了一下,果然畫面的細節表現和立體感更上層樓。現在曹醫師顯然將這秘方更加拓展使用範圍,這個區塊是曹醫師總電源線和環繞喇叭線無可避免會接近交疊 之處,透過使用砂紙來隔離,能有效提昇整體的音響表現。前面提到的日本Acoustic Revive,他家的電源排插同樣不設濾波器,而是在基座內部鋪覆天然礦石來吸收電磁波,看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左圖的重點是TAD Reference One喇叭底下厚重的花梨木墊,主要是因應曹醫師主要聆聽區域和喇叭擺設區域的高度差,將TAD-R1喇叭墊高後其CST同軸中高音的高度才會與耳朵高度一致。請注意花梨木墊底下也不是與地板直接接觸的,其間還夾了一塊羊毛氈,另外就是地板上曹醫師 以膠帶標示位置,以防日後調整喇叭擺位萬一不理想,還可以很輕鬆快速地回到原位。在TAD-R1的金屬角錐座底下和花梨木墊之間,曹醫師也加了兩層羊毛氈,可以讓曹醫師輕鬆地作小範圍的擺位移動(別忘了TAD-R1單支重量就有150公斤)。另一方面,曹醫師在訂作這兩大塊花梨木墊的時候,連紋路的方向都注意到了,曹醫師刻意指定了與喇叭面板垂直的前後走向, 為的是讓喇叭的振動能順著紋路前後傳導。
再來看看右圖,這是曹醫師音響架前方各方線材最為混雜之處,事實上也很難整理得更整齊了。要請各位觀察的重點有兩處,一個是曹醫師仍利用砂紙來作電源線與電源線或其他線材間的隔離,另一個則是照片左側立起的木柱,它的作用是讓插在地上排插上面的幾條粗壯電源線,中段的線身有可以依靠的地方,避免拉扯線身影響電源線公頭與電源排插的緊密接觸。

再看看曹醫師兩個很獨特的密技吧。喇叭背板上一定會有喇叭端子,儘管現在高階喇叭的喇叭端子越用越高級,似乎沒什麼可以改進的空間了,但你相信像曹醫師這樣在喇叭端子上綁一些橡皮筋來抑制振動,對聲音表現也有改進的效果嗎?您現在不妨就試試,別忘了各種不同的綁法、橡皮筋的圈數與鬆緊度都可以嘗試看看哦。 再來看看右圖,在前面的照片中,或許你有注意到這個模樣很奇怪的木製品,但一定猜不透它究竟有什麼用途。答案揭曉,那是曹醫師的銀幕固定底座。由於曹醫師的視聽室是「視」「聽」兩用的,喇叭背牆又作了許多聲學處理,因此長久以來曹醫師都使用電動起降銀幕而非平整度更好的固定式銀幕,但曹醫師對於銀幕的平整度又非常要求,於是曹醫師就「發明」了這個可以將銀幕底端固定的特殊木製架子。在銀幕底部高度的左右兩側各擺一個,當銀幕下降到凹槽裡就會將銀幕繃緊,這不是非常理想嗎?

曹醫師的視聽器材實在太多了,整個系統的接續操作相當複雜,因此曹醫師在器材面板上有各種不同的數字與特殊符號標記(只有曹醫師自己看得懂,所以每次到曹醫師那裡「進修」,總是由曹醫師親自操作器材),請注意看右圖MBL 6010旗艦前級的音量旋鈕(就是面板上右邊那個大圓旋鈕),其周遭為何有十幾個不同顏色的標記呢?

答案揭曉,仔細看一下,原來曹醫師在每張CD盒裡面都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註記了曹醫師認為值得一聽再聽的軌數,更重要的是曹醫師還分別記錄了每一首曲子 「最適合聆聽的音量」,這也正是MBL 6010前級音量旋鈕上那些記號的作用。採訪過那麼多的視聽音響玩家,從沒見過像曹醫師那麼嚴肅看待影音重播的前輩。或許正是這份對於精準重播的執著,才能造就曹醫師視聽室極致的影音表現,這也正是曹醫師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再來看看右圖,無論是中央聲道、後級、超低音或電源線底下的多層次抑震處理,或者地板上重點部位的吸音處理,應該都是前面已經提過的,這張照片還有什麼要特別注意之處嗎?這部拿來推動Pioneer S-7EX中央聲道喇叭的Pass X600.5後級怎麼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似乎有點歪斜?仔細一看原來前後的抑震墊材高度不同,正當我興致高昂(因為我是Pass X250後級的用家)地詢問曹醫師是否又是什麼調音密技時,曹醫師很卻告訴我只是同樣高度的墊材剛好用完了,而這前高後低的避震墊材對後級不會有明顯不利影響(重視水平的CD或黑膠唱盤則萬萬不可),於是就這麼用了。沒想到吧,曹醫師就是如此實事求是,一切以實戰結果為依歸。




       寫到這裡,才驚覺這採訪稿文字篇幅已經超過一萬四千字,這恐怕是古今中外視聽音響類媒體的一項紀錄,也是過去在平面媒體雜誌時即使想作也沒辦法做到的深入 報導。不過,在這篇報導裡所凝聚的,其實是曹醫師二十多年來所持續經營的影音重播美學,更有曹醫師對於視聽室空間及器材調整的經驗與智慧。我們之間的絕大多數視聽愛好者,或許很難有機會擁有與曹醫師一樣的廣闊視聽室,但曹醫師開放的胸襟、執著的毅力與極致的影音重播,以及本篇報導裡所揭露的種種調整處理技巧,應該都是很值得學習參考的。無論是否擁有良善的視聽空間,只要能基於正確的觀念去努力實作調整,即使是平價的視聽器材與系統,都有辦法挖掘出其實力之底限,享受更美好的家庭影音生活,與各位共勉之。
发表于 2009-6-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像无间道中的试音间,呵呵。
发表于 2009-6-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自娱自乐,玩自己的普通系统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9-29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